頭髮越來越稀薄,為什麼用了生髮水無效?
大部份脫髮女士,都忽略了調整身體內部「體質」!
花了不少金錢在生髮精華和儀器上,卻未必有滿意又持久的效果...
![[真實個案]女士壓力性脫髮,中醫針灸療程1個月生髮](https://cosimamedical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2/真實個案女士壓力性脫髮中醫針灸療程1個月生髮-750x500.webp)
真實個案: 女士脫髮頭頂髮界稀疏,用生髮精華無效,中醫針灸療程1個月生髮
徐小姐:「呢幾年覺得頭頂髮界越來越闊,頭髮越來越稀薄…」
徐小姐一直嘗試外用多種生髮精華液、自行服用補腎中藥和生髮保健品,但未有明顯效果。
治療效果: 醫師分析徐小姐並非腎虛,而是由於壓力造成荷爾蒙失調。經過1個月中藥加針灸治療,徐小姐頭頂上原本光禿的範圍,有頭髮幼毛長出。堅持針灸治療,3個月後,可見髮界明顯變窄,髮量增加,解決困擾幾年的脫髮問題;另一方面,徐小姐亦表示月經情況、腸胃及頭痛症狀也有很大改善......
女士脫髮有什麼先兆? 3個自我測試方法
女士脫髮大多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,在初期都有一些先兆,把握時間及早治療,可預防脫髮情況惡化。以上是一些供參考的自我測試方法,來看看你有沒有女士脫髮先兆。
方法一:計算脫髮根數>100根
一般人每天會掉落50-100根頭髮,多發生在洗髮或梳頭的時候,屬正常現象,是頭髮自然生長週期的一部分。但如果每天掉髮超過100根,就可能有脫髮跡象。
方法二:抓頭髮發現超過6根掉落
隨手抓起一小束頭髮向外拉扯就有超過6根掉落,可能是脫髮問題。
方法三:留意頭頂髮界明顯變闊
如果留意到頭頂髮界明顯變闊,或頭髮密度持續下降,感覺頭髮越來越薄和稀疏,便屬於脫髮先兆。
如何知道自己有脫髮/頭皮問題? 頭皮檢測一目了然
(以下為本診所患者真實個案圖片,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)

▲正常健康頭皮

▲女士脫髮(頭髮稀疏,髮絲軟幼)

▲頭皮發炎

▲頭皮油脂分泌過多
女士脫髮有什麼常見原因?
斷食減肥導致營養不良性脫髮
突然改變飲食結構或斷食減肥,例如不當地戒澱粉質、水果代替正餐等,會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營養素,如蛋白質、鐵、鋅和維生素B12等,令頭髮無法正常健康生長,並會擾亂荷爾蒙水平。
熬夜和情緒壓力引致脫髮
壓力或情緒波動擾亂荷爾蒙水平,影響頭髮的生長週期,並導致頭皮毛嚢血液循環不佳。此脫髮成因常見於年輕女性,多伴有月經失調、頭痛等症狀。長期熬夜透支身體,則會耗傷氣血,導致脫髮。
產後媽媽易脫髮
產婦在生育過程中會耗損氣血,產後有可能會經歷2個月至半年的脫髮期,出現大量脫髮。尤其剖腹產的婦女失血較多,若不注意坐月及補身,身體恢復較慢,脫髮情況或會持續更久。
疾病和藥物導致脫髮
某些疾病(如甲狀腺疾病、貧血)和藥物(如化療藥物)也可直接引起脫髮。身體虛弱,長期患有亞健康問題,例如慢性胃炎、月經失調,氣血狀態不佳的人,頭髮生長得較差,也容易脫髮。
經常染髮或頭皮炎症引起脫髮
經常使用染髮劑,當中的化學成分可造成刺激,令頭皮毛嚢受損。髮質變差、變軟後亦更容易被扯斷。頭油分泌過盛、真菌感染等因素會影響頭皮毛囊,導致頭髮無法正常健康生長。
家族基因遺傳性脫髮
家族中有脫髮史的人更容易出現脫髮問題,更常見於男士脫髮。再加上如果不注意生活習慣,飲食不節,經常熬夜透支身體,就更容易脫髮。
據我們統計,超過8成受脫髮困擾的女患者同時伴有月經失調或更年期綜合症...
[真實病案]45歲更年期女士收經,中醫艾灸2個月恢復月經延緩停經

脫髮就是腎虛嗎? 中藥何首烏適合所有女士嗎?
脫髮可分為不同成因的體質類型,並不是所有脫髮女士都是體質虛弱。盲目使用何首烏進補的話有機會有反效果。

頭皮突然只有一片範圍脫髮,是什麼原因呢?
斑禿的原因
斑禿俗稱鬼剃頭,與一般大範圍脫髮或頭髮稀疏不同,斑禿是一種免疫系統失調引起的脫髮疾病,可由多種原因引起,包括荷爾蒙失衡、壓力、營養不良、藥物因素或體內疾病等,導致免疫細胞攻擊頭皮毛嚢,引起局部脫髮。
斑禿的中醫治療
中醫治療女士斑禿通常以平補肝腎、活血生髮的方法。治療方式可能包括針灸、中藥內服或外用等。中醫認為斑禿與氣血失調、脾胃虛弱、肝腎虧損等有關。針對患者的體質和症狀,中醫師會開出個性化的治療方案。
中醫推介什麼食療和飲食預防女士脫髮?
日常飲食營養
要防止脫髮,女士日常應注重均衡飲食,攝取富含蛋白質、鐵、鋅和維生素的食物,包括雞蛋、瘦肉、魚類、豆類、堅果和深綠葉蔬菜等。一些補腎的食物,例如黑芝麻、核桃、黑豆,對於頭髮生長亦有幫助。
中藥湯水食療
受脫髮困擾的女士如果體質較虛弱,適當服用中藥補益氣血,例如當歸、枸杞子、桑葚、桑寄生等可以滋補肝腎氣血。但所有中藥都應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。患有子宮肌瘤的女性在使用當歸前應諮詢中醫師。

女士防脫髮小貼士
中醫穴位經絡按摩
使用頭皮按摩梳梳頭,並多用手指尖按摩和輕敲頭部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改善毛囊的營養供應。另外,進行指壓按摩穴位,如百會穴、風池穴等,也有利頭頸部氣血運行。
注意日常頭髮護理
濕髮狀態下髮絲最為脆弱,因此應先梳順髮絲才洗髮。洗髮後也應徹底吹乾,盡量減少因拉扯而造成的掉髮。減少染髮、燙髮等化學處理,避免刺激頭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