婦科中醫療程

婦科疾病指因婦女特別的生理而出現的疾病。除了可以出現圍繞女性生殖器官及女性器官所發生的疾病,例如乳房纖維瘤、子宮肌瘤朱古力瘤多囊卵巢綜合症、陰道炎症、念珠菌感染、帶下病等等,亦包括與月經有關的疾病,例如月經週期過短、月經週期過長、月經量多、月量量少、痛經、經期間頭痛、經期間腹瀉、更年期綜合症等等。懷孕生產相關的疾病也是婦科病的範圍之一,例如不孕症、懷孕時嘔吐、妊娠水腫、產後乳汁不足、產後惡露不絕、產後腰痛等等。對於婦科病,中醫自古已有一套治療原則,中醫治療婦科病,會推薦介紹多種方法,助不同的患者,以中醫藥理療治療多種婦科病症。

婦科中醫對婦科病定義

婦科病在中醫學上的定義

廣義上婦科病雖可指一切跟女性生殖系統有關節疾病,但現時香港人對中醫治療婦科病,一般都認為是局限於調經,穴位經痛針灸等。但其實自古以來,中醫在治療婦科病「經、帶、胎、產、乳」等症,及各項婦人雜病都有豐富的理論和臨床經驗,而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其著作《千金要方》中就把婦人方列於眾方之首,可知婦科病自古備受中醫重視,亦大有患者向中醫尋求治療婦科病之道。 而中醫亦有「婦女尤必問經期」、「種子必先調經」等說法,可知月經失調中醫師是非常重視的,尋找治療方法時,大多都會推薦婦科病患者尋求中醫治療,或介紹適合婦科病患者的中醫藥或食療。

不同年紀的女士會有不同婦科病出現的風險,主要出現在15至45歲期間。中醫認為,婦科病由初女經後開始出現。一般女士月經在10至16歲期間開始,直到約47至53歲停止,每位女士的月經開始結束時間會有個人差異。由第一次月經開始時,已經有可能會有各類的月經病,以25至35歲的女士更為明顯,另外,更年期綜合症多出現在45至55歲的女士。有資火料顯示,30歲前的女士比較容易患上乳房纖維瘤、多囊性卵巢症候群;而子宮肌瘤、朱古力瘤、子宮頸癌多發於約30至45歲期間;乳癌則好發於45至69歲。

中醫分析婦科四大體質

中醫治療婦科病已經有2000年歷史,早在《黃帝內經》中就有八骨翏穴位調治婦科疾病的記載:「腰痛不可以轉搖,急引陰卵,刺八骨翏與痛上,八骨翏在腰尻分間。」中醫認為所有婦科疾病無非出於寒或源於氣,而婦科病要不是子宮和卵巢部位寒氣太重,要不就是氣滯鬱結和虛弱等原因造成的。常見的婦科疾病一般包括月經不調、痛經、閉經、帶下痛、子宮或附件病變、腫瘤(良性或惡性)、不孕症、妊娠嘔吐、更年期綜合症、宮頸炎、陰道炎、盆腔炎、卵巢炎和乳腺增生等。

鑑於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女性的生理特點,在臨床上,女士比較常見肝氣鬱結、陰虛火旺、氣血虛弱、血瘀、虛寒等體質。

  • 肝氣鬱結:
    • 肝氣鬱結證是指肝臟因情志不暢,鬱怒所傷,失於疏泄所致氣機鬱滯,木不條達而出現的症狀的總稱。由於女士皆為陰柔體質、以血為重,所以較容易出現肝氣鬱結的症狀,如月經不順、痛經、經前症候群明顯、經前小腹或乳房容易脹痛、乳腺增生、易怒、煩躁、易怒、焦慮、頭暈、失眠、心情低落。
  • 陰虛火旺:
    • 陰虛火旺是指臟腑陰分虧虛,失於滋養,虛熱內生的表現。心、肝、肺、脾、腎均可出現此種情況。臨床以腎陰虛較為常見,女士較易山出現經少或經閉,或骨蒸發熱、腰膝酸軟、耳鳴等症。
  • 氣血虛弱:
    • 氣血虛弱是指氣的生成不足,或者消耗過度而致氣的功能減退所致病證。「氣機失調證」是指氣的升降出入運動失常所引起的病證。中醫認為女士如果氣血不足,衰老速度亦會較快,體質也容易變得虛弱。
  • 氣滯血瘀:
    • 氣滯血瘀是氣機郁滯而致血行瘀阻所出現的表證,當體內臟腑功能失調、氣血運行不暢,就容易形成「血瘀」。若子宮血行瘀阻,或是因為痰濕阻滯,長期下來造成「痰瘀互結」,就容易在子宮形成腫塊。
  • 虛寒:
    • 中醫有「百病寒為先」的說法,「體寒」又稱「虛寒」,指體質虛且寒。虛寒是因為體內陰氣過剩導致身體各項機能減弱,令身體無法吸收足夠熱量所致。中醫認為婦科疾病無非出於寒或源於氣,病因皆因是子宮和卵巢部位寒氣太重和虛弱等原因造成。
婦科中醫推薦婦女該隨年紀自身情況

常見婦科病種

現代中醫認為婦科大致分為女性生殖道的感染、陰道疾病、子宮頸疾病、子宮本體及子宮內膜疾病、生殖道發生的癌症等。以下再以中西醫角度介紹婦科病種類型。

  • 女性生殖道的感染:骨盆腔發炎疾病,俗稱盆腔炎,有急性與慢性之分。
  • 外陰疾病:以外陰痛為最火常見,特點是外陰疼痛、帶紅斑伴隨發炎。另外,外陰創傷引起的血腫、大出血情況也頗常見。
  • 陰道疾病:常見病種為陰道炎,包括細菌性陰道炎、念珠菌性陰道炎、滴蟲性陰道炎。
  • 子宮頸疾病:子宮頸炎最為常見。 子宮本體及子宮內膜疾病:常見病種為不良性子宮出血、子宮內膜異位、子宮肌瘤等等。
  • 女性生殖道發生的癌症:子宮頸癌、卵巢癌最為常見。

另外,輸卵管炎、多囊性卵巢症、月經不調、白帶異常、不孕症及各種妊娠與胎盤疾病也是困擾婦女的常見婦科疾病。

中醫治療婦科病助藥到病除

中醫治療婦科病的常見方法是處方中藥、針灸和艾灸治療。中醫師會根據婦科病患者的年齡階段、身體情況、生活習慣等,會婦科病患者推薦不同中醫藥治療方案。

問診斷體質:中醫治療婦科病以整個人為根本,因此很多好像不相關的病徵也可能是治療疾病的其中一個重要提示,中醫會以四診(望聞問切)收集各種數據,再用八綱辨證或其他辨證方式分析病情和患者體質,由中醫判斷出婦科病的真正成因,及為婦科病患者推薦介紹中醫藥治療手法。

藥物治療:中醫處方藥物治療婦科病患者補血益氣、調理脾胃功能,疏通氣血,改善病症。

針灸治療:針灸治療有平衡陰陽、疏通經絡等等作用,中醫治療大部分婦科病時都會使用針灸治療,針灸甚至能協助緩解婦女的情緒問題。在月經病中,針灸治療配合中藥治療,調經效果會更明顯。

艾灸療法:艾灸治療有溫陽通經散寒的作用,常用於陽虛或寒實的患者身上,例如因為寒凝宮胞而出現的痛經,或因身體陽虛而不孕的女士等。

拔罐療法:拔罐療法主要用於疏通經絡,常用於體實或濕熱、血瘀嚴重的女士,例如經前會出現頭痛或因肝氣鬱結而出現乳房疾病等,都有可能會使用拔罐療法。

婦科中醫推薦婦女調理該著重補血益氣

中醫治療婦科病的優勢

整體觀念、全面治療

中醫診症及治療婦科病並非針對單一症狀,而是整體調理。婦科病的問題複雜多變,經痛、胸痛、頭暈頭痛、月經失調、不孕、良性腫瘤等症狀可以同時出現,因此,中醫的處方針對整個身體,而非一個症狀,中醫治療婦科病時,能全面調理身體,同時改善多個問題,作出全面治療。

用藥安全,副作用少

中藥大多取材於天然植物,大多都是日常生活常見的食物,所謂「醫食同源」,中藥較安全,採用中藥調理,可減輕用某些激素類藥對患者的影響。

療法多樣化

中醫治療婦科病時,除採用內服中藥外,還會透過針灸、艾灸、推拿、薰蒸、拔罐等多種綜合療法,為病人提供更多的治療選擇。

中醫治療婦科病真實個案

23歲的陳小姐(化名)發現自己乳房可以摸到一些腫物,起初她不以為然,以為是普通的乳房組織,但因為龐大的學業和生活壓力,情緒極度鬱悶,乳房的腫塊明顯增多和變大,而且會有疼痛感,加上在月經和月經之間出現陰道少量出血,月經期間經常出現小腹疼痛,要抱著暖包才舒服。陳小姐在西醫婦科檢查,結果顯示無明顯原因,因此前來就診,希望中醫有方法治療婦科病。

蔡雪筠中醫師判斷陳小姐是因為壓力原因,引致肝氣鬱結,從而出現乳房的腫塊和經間期出血。另外因為患者因長期休息不足,過度勞累,有明顯氣血不足、腎虛的表現。因此蔡雪筠中醫師為患者治療婦科病時,先處方了內服中藥,初期以補益氣血、行氣解鬱為主,中後期加強疏肝解鬱、行氣活血,配合中醫針灸治療婦科病,平衡和疏通肝經、胃經、腎經等與乳房和子宮緊密相關的經絡。三次治療後,患者乳房的腫物明顯變軟和縮小,按上去也不再有疼痛感,月經期間的不適在初次服藥後也得到即時緩解。

中醫治療婦科病常見問題

1. 哪些婦科疾病適合看中醫?

婦科疾病的治療,是中醫最拿手的領域之一。除了常見的月經失調、痛經、盆腔炎,中醫對於不孕、多發性囊腫症候群、女性更年期調理、術後康復等,療效也很明顯。

2. 透過中醫治療婦科病時,中藥可否與西藥同時服用?

為了避免藥物相互作用及其產生副作用,中醫師建議患者應將中藥西藥分開服用,田因為一併服用中西藥可能引起嚴重不良反應,若有同時吃中藥與西藥的需求,需相隔最少 2小時。

我們提供婦科中醫療程服務

不論你患有婦科症狀症或因產前產後感到身體不適,都該立即聯絡婦科中醫師作詳細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