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感染新冠病毒已有多天,仍未能轉陰,或轉陰後仍有發燒或咳嗽?
濕熱困阻,發燒不退
發燒是新冠肺炎COVID常見症狀,如及時治療,體質不弱,有患者一兩日便能退燒。但亦有人反覆低燒,常感到身熱或夜間發熱,多天不退,遂向中醫求診。
由於氣候及本身體質問題,當熱邪與濕邪交結纏綿時,就更難退熱。單用寒涼清熱的方法,消炎止痛,如雪上加霜,難以化解甚至加重濕邪。此時常見舌苔厚膩,為濕邪留滯的表現。
常用解表化濕類中藥:香薷、藿香、蒼朮
痰濕阻滯,咳嗽不停
不少患者在新冠肺炎病程中後期都出現咳嗽,或輕或重,可有痰或無痰。這是因為在身體抵抗病邪的過程中,遺留了一些病理產物。或因身體水液循環系統受阻而產生的多餘水濕。中醫統稱這些為「痰濕」,人的自然反應便想將其排出體外,而表現為咳嗽、咳痰。如果患者的肺、脾功能欠佳,容易久咳不癒。
常用祛濕化痰類中藥:陳皮、半夏
中醫治療新冠肺炎真實個案
29歲男患者
病情:初陽第一天,發燒,咽痛,服必理痛等西藥後症狀緩解。至發病第10天快測仍為陽性,再出現發熱,38°C,咳白痰,流鼻水,食慾不佳,欲嘔吐,腹瀉,大便質黏,口淡,疲乏,眠差。
舌象:舌尖紅,苔白厚
分析:患者出現一系列腸胃不適症狀,苔白厚,是體內有濕邪未解的表現,熱邪與黏滯的濕邪相互蘊結。
處方:三天中藥—藿香正氣散加淡竹葉、柴胡及化痰止咳中藥等
服中藥後第二天患者轉陰,咳嗽大大減輕, 其他症狀同時改善。
治療濕邪的日常注意事項
濕熱互結:醫師用藥時切忌過於苦寒。患者勿自行亂服中成藥或消炎藥,以免加重濕邪,或傷及脾胃功能。
痰濕內阻:患者應戒食生冷及寒涼之生果,例如:橙、西瓜、香蕉等,及甜品、糯米等助濕難消化食物。
可以飲祛濕茶嗎?
坊間的「祛濕茶」多用薏米、茯苓、赤小豆等藥材,但此類偏向利尿、利水的中藥,與解表化濕及化痰祛濕的中藥功效有所不同,於感冒時使用,反而可能削弱脾胃功能,使恢復期更長。
每人體質不同,應先諮詢你的中醫師,制定最適合的個人化治療方案。
原文: [中醫真實個案]感染新冠多日未轉陰?發熱/咳嗽因「濕」邪作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