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中醫教室】緩解經痛、經前症候群秘訣

如何緩解經痛及經前症候群

在月經來潮前的一個禮拜,你是否經常都感覺特別疲累、嗜睡、情緒不穩嗎?而月經期間又經常出現痛經的情況,有時痛得無法集中精神,甚至連走路都成困難?相信一眾女性都想知道要如何讓這種情況得以改善呢?難道只能靠西藥讓經前症候群、經痛緩解,靠中醫又是否可行呢?下文筆者作為中醫將提供緩解經痛、經前症候群的良方。

女性在生理期前會因經前症候群而出現情緒不穏、嗜食嗜睡、疲倦、乳房脹痛等情況,這種因月經來潮前出現身心不適的症狀,醫學上稱作「經前症候群」(Premenstrual Syndrome,PMS),症狀的嚴重程度和具體表現因女性個體而異,也可能會在不同月份有所變化,這些症狀通常在月經來潮後消失。然而,月經來潮後,有不少女性卻會出現經痛(Dysmenorrhea)問題,劇痛難解!要緩解經前症候群,及經痛,中醫認為應從改善體質開始。

經前症候群會有甚麽症狀?

經前症候群的症狀有繁多,大致上可分作生理症狀、心理症狀、行為表現三大方面,而且三個方面也會構成互相影響。

  • 生理症狀:月經來潮前,會出現頭暈頭痛、噁心的感覺,也會容易有乳房腫痛、小腹悶脹、腹瀉、手腳水腫等症狀。
  • 心理層面:容會出現緊張、焦躁、易怒、情緒不穩等多為情緒反應。
  •  行為表現:日常生活總是感覺提不起勁、注意力不集中,一直嗜睡、嗜食等感覺,甚至持續處於疲倦的狀態。

想了解自己是否有嚴重的經前症候群、是否需要依賴藥物緩解經前症候群,不妨看看以下的自我評估,想想自己平時月經來潮前一星期左右,有沒有這幾類表現:

  • 易怒或容易因小事需生氣
  • 心情容易起伏或突然轉變
  • 比平常緊張或煩躁不安
  • 對日常生活及工作提不起勁
  • 心情較沮喪或悲觀
  • 易失控或有快崩潰的感覺
  • 注意力較渙散或不集中
  • 身體水腫或腹部脹痛
  • 偶然會頭痛頭暈或噁心想吐
  • 乳房會腫脹或較平日豐滿
  • 乳房會偶爾出現疼痛感
  • 變得愛吃或喜愛特定食物,如甜食
  • 嗜食或食量或較平日多
  • 排便量變多或變得容易腹瀉
  • 失眠或嗜睡

如有超過10項症狀,可能你已有嚴重的經前症候群,需要盡快尋找緩解經前症候群的方法。

經痛也可分成兩類?

月經期間或月經前後,女性出現的腹部或骨盆區域的疼痛,是之為「痛經」,通常是由子宮收縮引起的,當子宮內膜脫落時,它會產生一些化學物質,刺激子宮收縮,導致疼痛。這種疼痛可能輕微到中度,也可能非常劇烈,甚至對日常生活構成影響。

在臨床醫學上,中西醫將經痛大抵會分作兩類:

  •  原發性痛經:無明確的病理性疾病造成痛經,通常發生在月經來的期間,可能會有腹部痙攣和下腹疼痛,通常是月經來潮的第一、二天且疼痛感較輕微。中西醫認為原發性經痛是一種獨立的疾病,不是其他婦科問題的症狀誘發,且通常在女性青春期開始,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改善。
  •  繼發性痛經:這是指痛經是由其他婦科問題引致,例如因骨盆腔發炎、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腺症或子宮肌瘤等疾病造成,大部分患者會於月經來之前就會感到疼痛,甚至經期結束還會繼續疼痛。

哪些體質易患經前症候群及經痛?

經前症候群、經痛可以影響任何年齡的女性,其中多數以青春期後、20至30歲之間最為常見,但也可能會持續至更年期前期。這兩種病症雖常見,但卻不等同於會出現在所有女性身上,即使是同一個年齡段的女性,對於經前症候群和痛經的反應和嚴重程度也可能截然不同。

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如飲食不當、缺乏運動、睡眠不足、攝取過度咖啡因等,或患有憂鬱症、焦慮症等心理健康問題,及長期有生活及經濟壓力、工作壓力等社會因素,或家族中有相關病史的女性,都有機會增加患上經前症候群和經痛的的風險。

除了上述提及的生理、心理,以及社會因素、飲食作息及家族遺傳病史等會引致經前症候群、痛經外,根據中醫理論,較大機會出現經前症候群、痛經等月經病患者,主要可見於五大類情況。出現緩解經前症候群及痛經時,中醫會針對患者體質和月經情況,提供最適切的治療。

  • 肝氣鬱結
    • 症型:經前易有胸脹、易怒情緒不佳等情況;經前或經行初期有下腹脹痛感,且月經可能無法順暢排出,一般月經排出後,症狀才會逐漸緩解
  • 血瘀
    • 症型:經前易出現情緒起伏等情況;經前或經行初期有下腹劇烈疼痛感,且經血顏色多為暗紅色,並且伴隨血塊,血塊排出後疼痛才會緩解
  • 氣血兩虛
    • 症型:經前及行經期間都容易感到疲倦,甚至頭暈、嗜睡、腰痠痛,行經期間有下腹隱痛感,熱敷後可以改善,而且月經量可能過少,經血顏色多為淡紅色
  • 濕熱
    • 症型:經前容易生暗瘡、口瘡,月經也經常會提前來潮,行經期間月經量多,且經血顏色多為鮮紅色,會有明顯氣味。平日帶下分泌多為淡黃色。
  • 宮寒
    • 症型:容易怕冷、手腳冰冷、腹部冰涼,經前常出現小腹劇烈疼痛,甚至無法起床,行經期間月經量偏少、經血不易排出,而經血顏色多為暗紅、啡紅色,並且伴隨血塊。

中醫怎樣緩解經痛、經前症候群?

中醫認為經痛或經前症候群發生的主要機理是臟腑功能失調,氣血不和,導致沖任二脈的損傷。因此,中醫會因應患者體質作出辨證,並著重月經的期、量、色、質及伴隨月經周期出現的症状,同時結合全身證候,運用四診八綱進行綜合分析。

經痛或經前症候群的治法重在補腎、健脾、疏肝、調理氣血。所謂「經水出諸腎」,中醫要緩解經痛、經前症候群,關鍵在於補腎、補血和疏通。氣血源於臟腑,補腎、健脾、疏肝也是調理氣血的方法,因此,即使使用不同療法方法來緩解經前症候群及經痛表現,如中醫藥、針灸理療等,大原則也離不開肝、脾、腎。此外,痛經及經前症候群的緩解及或治療方法通常以調理患者整體健康,平衡身體內部陰陽,達致肝氣條達、脾胃健運、腎水充盈,經絡氣血流通為依歸。

  • 中藥治療:中醫緩解經痛及經前症候群時,會先了解病人體質,再針對個別體質為病人處方內服中藥,以達至氣血充盈條達、陰陽調和的狀態。中醫調配緩解經痛及經前症候群的中藥方劑時,或會處方薑黃、延胡索等中藥材,助行氣活血、散寒止痛,讓子宮不必劇烈收縮也能順利排出內膜經血,也可能會用採用溫經湯、桂枝茯苓丸、少腹逐瘀湯等方劑改善子宮和小腹的氣血運行,幫助子宮順利排出經血。
  • 理療手法:針灸是中醫常用作緩解經痛及經前症候群的治療方法之一,通過在特定穴位上插入一次性細針,配合特定手法,調節氣血流動,緩解經前症候群及痛經問題。針對部分患者,中醫也會以刮痧及拔罐等方法,加強疏通肝、脾、腎及衝任等經絡,活血化瘀止痛 。

怎樣預防經前症候群、經痛?

除了透過中醫藥及理療緩解經痛及經前症候群,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著手。即使筆者身為中醫,也不建議各患者一味依賴中藥,可從運動、飲食、食療等方面,預防經前症候群和痛經。

  • 適量運動:運動是一種有效預防經前症候群和痛經,或減輕其症狀的嚴重程度的方法。運動可促進盆腔區域的血流及血液循環,有助於改善氣血,減少氣血停滯或出現宫寒的機會,從而緩解經前症候群和經痛症狀。但是要注意,體虛的女士不宜過度運動或在月經期間或前後過勞,否則會加重經痛症狀。
  • 飲食調理:除了戒寒涼的飲食,例如西瓜、牛奶、綠豆、蟹、魚生、沙律、冷飲、雪糕等,也要控制咖啡因的攝取量,以免刺激身體過度排血,加劇經前症候群及月經期間的出血量或經痛問題。平時出現經痛時,中醫也建議患者根據體質飲用溫熱水、薑茶、桂圓紅棗茶等溫熱飲品,能分別緩解不同體質的經前症候群,也可以紓緩經痛不適的焦慮情緒和其他不適。

最後,筆者再與大家分享兩則常用食療,助各女士緩解經痛及經前症候群:

黃芪當歸烏雞湯

材料:黃芪15克、當歸10克、陳皮6克、生薑2-3片、鮮淮山500克、杞子15克、烏雞一隻
製法:

  1. 所有材料洗淨,陳皮浸泡後去囊,生薑切片,鮮淮山去皮切段,烏雞切塊飛水。
  2. 藥材浸泡30分鐘,開火煲至水滾,放入鮮淮山、生薑、烏雞,滾開後轉中小火煮1.5小時,加適量鹽、黃酒調味即可。
    功效:益氣養血、暖宮止痛,適合氣血虛弱的女士飲用,平日間中服用可預防痛經外,還可以減輕月經前的不適,如水腫、便秘、頭暈等症狀。

藏紅花紅棗茶

材料:藏紅花,枸杞子,紅棗,紅糖
功效:藏紅花味甘微苦性涼,能活血通經,逐瘀止痛,適合濕熱或血瘀體質的女士飲用,能緩解經前症候群及經痛。
製法:

  • 將適量藏紅花、枸杞子、紅棗洗淨,放入杯中,加入紅糖和熱水冲泡約5分鐘。
  • 備註:懷孕期間禁止服飲此茶。脾胃虛弱或體質偏寒都不宜飲用。

*合適的食療因人而異,如有疑問,請向註冊中醫師查詢。

Share: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