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經問題一直困擾一眾女性,即使月經即使準時報到,也不代表健康。其實「經血顏色、經月量」也可反映出身體狀況。作為中醫,以下將就婦科月經顏血及月經量兩大常見問題,為大家𨤳清疑問。
月經顏色
經血的顏色會因血液排出體外所需的時間、體重、荷爾蒙變化與非生理因素而有所變化。但一般來說,月經顏色主要分為五種顏色,在中醫的臨床婦科經驗中,月經量失常和經血顏色,可反映女性的身體狀況。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情況:
- 鮮紅色:婦科中醫一般認為這是正常的月經顏色。
- 淡粉紅色:可能表示體內雌激素水平過低或氣血不足,這可能與身體虛弱、營養不良或經血循環不順有關。
- 橙紅色:可能是陰道感染的早期徵兆,建議及早就醫進行檢查和治療。
- 暗紅色:可能表示宮寒或子宮肌瘤的早期徵兆。宮寒指子宮內環境過於寒冷,可能與內分泌失調或子宮功能不正常有關。
- 深啡黑色:可能表示嚴重的血瘀、循環不良、內分泌失調、子宮炎或卵巢發炎。這種情況可能需要尋求專業的婦科中西醫的評估和治療。
月經量多寡
除了顏色之外,中醫認為婦科月經問題上,月經量和週期長度都需要留意。在經期時每天月經量都會有所變化,通常一開始和結束時的月經量都不多,所以月經需要花較長時間才會排出體外,但整體上,婦科中醫仍能依據經血量了解女性的健康狀況:
- 過少/過短:月經量過少或持續時間過短可能與氣血不足、肝脾腎三臟陽氣俱虛有關。這可能與長期營養不良、虛寒體質或過度疲勞等因素相關。
- 過多/過長:月經量過多或持續時間過長可能與氣虛、血熱或血瘀體質有關。這可能與體內陽氣虛弱、內分泌失調、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等因素相關。
如大家想改善間中都出現經血顏色異常,或月經量異常,可因應體質作調理。中醫認為脾胃是氣血化生之源,因此在月經後體內氣血水平下降,可多飲用健脾補血為主,補益氣血為輔的湯水,如西洋參圓肉烏雞湯,增強脾胃功能,令滋養氣血會更事半功倍。
最後,想提提大家,有不少患者求醫時,經常問及「為何我月經期間有血塊?是否有婦科瘤?」作為中醫,我需一再強調,經血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是一樣的,因此在生理期的血液凝結成塊很正常,不用過於擔心,這並不是婦科惡性腫瘤,因為偶然出現一兩次血塊,可能是只因為生活習慣的突然改變以致。但如果妳的經血顏血及經血量經常不正常,最好就找婦科中西醫檢查一下!